NEWS

CURRENT POSITION:HOME->NEWS

NEWS

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大力发展综合能源业务,着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大力发展综合能源业务,着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author/from】南方电网报 【time】2018/7/17 【count】712

    东莞松山湖,近日汇聚了万千目光。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公司,将其研发等部门从深圳正式搬迁至此。现在的松山湖,已经聚集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这表明,东莞,已具备吸引全球优质公司“安家落户”的能力。

  东莞将城市发展定位为“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摆在突出位置上,走出一条制造业立市与生态发展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今年东莞进一步将市政府一号文主题聚焦美丽东莞建设,凸显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的重视和努力。

  更美丽地建设和发展——东莞市的发展理念,契合党的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也与南方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南方电网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在拓展冷热电三联供、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综合能源业务上,已率先迈了出去。

  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能源示范区

  创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有一流的示范区来支撑。

  松山湖,这个总面积达103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生态示范工业“双料”园区,就是东莞供电局努力打造的示范区。

  园区已形成优良的生态环境、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便利的城市服务配套,让东莞市定下目标:到

  2020年,力争园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跃升至第20位左右。多年扮演“世界工厂”角色的东莞,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与国家的战略,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东莞供电局将与松山湖管委会紧密配合,制定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分布式能源为支撑、综合能源管控为运维手段的电网升级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构建国际一流综合能源示范区,同时助推松山湖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

  综合能源示范区的规划方案中,相应定下了到2020年的目标:实现松山湖(不含生态园)区域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在2分钟以内、清洁能源占比18%、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40%的目标。

  未来几年时间,东莞供电局预计投资19亿元资金用于园区综合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尝试。”东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专责黄学劲轻松的语言中,饱含着几年后极可能实现的诸多应用场景的真切畅想。

  譬如设计自动调节用电负荷系统,应对用电高峰。“往往用电最高峰也就那么半小时一小时,系统可自动调节,来保证用电平稳,解决短时间的缺电问题。”

  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情况下,如何优化组合电力、热力、天然气等能源,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继续维持园区的绿色生态环境,东莞供电局也有自己的想法。

  据东莞莞能绿色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永康介绍,目前国内外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是采用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的梯级利用模式取代传统的天然气发电,极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东莞供电局市场营销部主管霍沛威表示,三联供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新技术有效利用低品质的能量。“以前两三百摄氏度的尾热就直接弃掉了,现在还可能加以利用,综合看来能源利用效率能提升将近一倍。”

  规划中的松山湖,在不久的将来就矗立起若干座分布式综合能源站,布局在园区各处:有华为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广东医学院、东莞理工大学这样的高校,也有酒店和花园。

  “我们会建立一个能源互联共享平台,实时掌控园区的用能情况,并给用户提供合理的意见建议,实现能源绿色高效、友好互动的最优利用。”黄学劲说。

  “光充一体”让城市天更蓝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公布,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东莞市政府已经行动起来,4月份就出台《东莞市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明确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七大方面32条具体内容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清单,并向各镇街(园区)和部门分解任务,实现“东莞蓝”常态化。

  方案中有多项内容的参与单位提到东莞供电局,其中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要求,全市2018年底前,建成公交车充电设施2200个、公共机构充电设施1336个,建成面向全市的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促进互联互通;2020年底,在全市构建适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事实上,东莞供电局建设的充电站点在全市33个镇街实现全覆盖,截至6月中旬已建成充电站53个、充电桩301个,同时在京港澳、莞佛、莞深等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已经实现了“一纵一横”全覆盖。东莞市“30分钟充电圈”布局已基本成型。“说是30分钟,实际上充电站点间的距离肯定不到30分钟车程。”参与充电桩建设的工作人员有过测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环保理念的提升,电动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相应充电桩的建设需求也越多,距离也就越来越短。与深圳毗邻的东莞凤岗镇是个典型,很多凤岗人习惯开着电动车往返两地上下班,凤岗的政府机构、公园等许多场所充电设施早已搭建起来。

  在凤岗镇行政办事中心外就安装有12个充电桩,方便开车到此办事的市民充电。“市民们办事途中,就把车停这儿用快充桩充上一个钟头,完事就开走,非常方便。”凤岗供电分局配电部相关负责人说。

  上月,供电局还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城市电动公交汽车投放及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充换电设施运营和运维等。在充电桩的建设中,东莞供电局有明确的规划,今年还将新增建成充电站78个、充电桩540个。到2020年,东莞将完成120座公用充电站和900个公用充电桩的建设任务,届时,东莞市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半径将小于4公里。

  城市发展迅速,建设用地紧张起来。东莞市致力于集约发展、产出高效。在充电设施的建设中,东莞供电局想到了一个节约用地的好办法:把光伏和充电桩建在一起,下面立桩,上面盖光伏板,光伏发的电正好供车充电。这种模式被称为“光充一体”,已在市内多个充电站点应用,成效明显。

  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人与生态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产生的新科技又能让人们总能想到办法来缓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人与生态的和谐,追求环境的美丽。国际制造名城之外,东莞还有现代生态都市的城市定位。为了美丽东莞,供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还要继续。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