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T 687一2010 | ||||||||||||||||||||||||||||||||||||||||||||||||||||||||||||||
| 发布日期:2016/1/22来源:网站管理员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L/T 687一2010    代替DL/T 687一1999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的安排,对DL/T 687—1999《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进行的全面修订。 DL/T 687—1999《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是产品在我国电力系统获得广泛应用,而国内、外尚无相应技术标准参照,为满足使用和制造双方的共同需求制定的电力行业标准。(修改说法,长句不适合)随着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及电力用户对防误要求的提高,原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 687—1999。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开关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安监部、北京市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旭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阳川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胜太迪玛斯电力系统有限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袁大陆、陈竟成、杨堃、肖永立、吴东、陆懋德、王胜、吴竞、靖晓平、陆天健、李淑芳、田恩文、朱根良、田伟云、谢小渭、曹源、毛耀红、王瑜、马炳烈。  本标准于 (与1999版的差异在前言中列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了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的使用条件、设计和结构、试验及选用导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高压开关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用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 高温     GB/T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 交变湿热     GB2423.1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 长霉 GB/T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 盐雾 GB2423.3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L: 沙尘 GB/T5456.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T9813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DL/T593—200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860  变电站通用网络和系统 DL/T879  带电作业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 3正常和特殊使用条件 DL/T 593-2006的第2章适用。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preventing eleetric mal-operation system with computer  一种采用计算机、测控及通信等技术,用于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防止电气误操作的系统,主要由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通信装置、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接地锁和遥控闭锁装置等部件组 成。 注:“防出电气误操作”以卜简称“防误”。 4.2  防误主机preventing mal-operation host 微机型防误系统的主控单元,由计算机和防误软件组成。可预先编入并存储防防误规则,接收模拟终端的操作程序,将符合规则的程序向电脑钥匙传输或顺序控制遥控闭锁装置开锁,接收电脑钥匙操作过程回传信息。 4.3  模拟终端simulation terminal 具有一次设备主接线图,可显示一次设备状态,进行模拟操作,将操作程序向防误主机传输并显示操作结果的部件。如模拟屏、计算机显示器等。 4. 4  电脑钥匙smart-key 接收防误主机的操作程序,识别、控制编码锁正确开锁并向防误主机回传操作顺序的部件。 4.5  编码锁encoded lock 采用数字编码结构,实现闭锁并按电脑钥匙或防误主机的操作指令开锁的锁具。 编码锁从方式上分为机械编码锁和电气编码锁,从结构上分为固定锁和挂锁。编码锁包括接地锁和遥控闭锁装置。 4.6  机械编码锁mechanical encoded lock     采用机械方式对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进行开、闭锁的编码锁。 4. 7  电气编码锁electric encoded lock     采用电气方式对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电气操作回路进行开、闭锁的编码锁。 4.8  接地锁earthing Iock 具有数字编码结构,用于接地防误操作,满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要求的机械锁具。由可拆卸的接地头和接地桩组成。 4. 9  遥控闭锁装置remote control lock.-out device     由防误主机控制的用于对遥控操作实现强制闭锁功能的部件。由闭锁继电器和电气编码锁组成。 4.1a  解锁钥匙releasing key     用于解锁的器件。 4.11  防误程序preventing mal-operation procedure     按防误操作规则设定的操作顺序。 4.12  闭锁lock-out     非防误程序,不能被操作。 4.13  开锁unlocking     依照防误程序,按电脑钥匙或防误主机的操作指令打开编码锁。 4.14     解锁releasing     不受防误程序限制,用解锁钥匙对编码锁解除闭锁。 4.15  强制闭锁forced lock-out     在设备的电动操作控制回路中串联由防误主机控制的接点或锁具,在设备的收动操作部件上加装受防误主机控制的锁具,非防误程序,不能被操作。 4.16  空程序null procedure     在防误程序执行中,编码锁开锁后,编码锁控制的对象未从原有位置改变到规定位置,可执行下一步操作程序。 4.17  跳项操作skipping operation     当操作至任意项时,进行当前操作项以外的操作。 5  额定值 5.1  防误主机     a)额定电压。         1)交流:220V,允许偏差85%~110%,频率50Hz;         2)直流:110X(1±10 %)V或220 X(1±10%)V。     b)开关信息量:2n(n≥12,n为整数)。 5.2模拟终端     用于模拟屏的动作元件寿命:≥50 000次。 5.3电脑钥匙     a)额定电压:UDC≤24V。     b)一次接收操作票项数:≥10000。     c)内存容量≥ 1024KB。     d)识别编码锁个数:2n(n≥12,n为整数)。     e)小充电连续操作次数:≥256,     f)电池连续工作时间:≥8h。     g)寿命:≥50 000次。 5. 4通信装置     a)额定电压。        1)交流:220V,允许偏差85%~110% ,频率50Hz;         2)直流:110X(1±10 %)V或220 X(1±10%)V。     b)通信端口数量:以太网接口 2个。 5. 5机械编码锁     a)编码值:2n(n≥12,n为整数)。     b)寿命:10 000次。 5. 6电气编码锁     a)编码值:2n(n≥12,n为整数)。     b)额定电汪。         1)交流:220V,允许偏差85%~110% ,频率50Hz;         2)直流:110X(1±10 %)V或220 X(1±10%)V。     c)额定电流:1、2.5、5A。     d)寿命:10 000次。 5.7接地锁     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8kA。     b)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峰值):20kA。     c)额定短路持续时间:3、4s。     d)铜导体截面:≥120mm2。     e)编码值:2n(n≥12,n为整数)。 5.8遥控闭锁装置     a)额定电压。         1)交流:220V,允许偏差85%~110% ,频率50Hz;         2)直流:110X(1±10 %)V或220 X(1±10%)V。     b)闭锁点数:2n(n≥12,n为整数)。     c)闭锁接点寿命:10 000次。 5.9解锁钥匙     寿命:≥10 000次。 6  设计和结构 6.1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 6.1.1  总体要求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应实现主站和厂站,厂站和厂站,厂站的郊控层、间隔层、设备层强制闭锁功能,适用不同类刚设备及各种运行方式的防误要求。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的设计应不影响相关电气设备正常操作和运行,在允许的正常操作力、使用条件或振动下不影响其保证的机械、电气和信息处理性能。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应使用单独的电源回路。在其他电气设备或系统故障时,仍可实现防误闭锁功能。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的防误规则及数据应单独编制,并可打印校验。 6.1.2功能 a)具有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带电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比误入带电间隔等防误功能。 b)可正确模拟、生成、专递、执行和管理操作票。 c)可正确采集、处理和传递信息。 d)符合防误程序的正常操作应顺利开锁]且无空程序,误操作应闭锁并有光、声音或语音报瞥。声音或语音报警在距音响源50cm处应不小于45dB,光报警应明显可见。  e)具有电磁兼容性。 f)内存应满足全部操作任务的要求。 g)具有就地操作及远方遥控操作的强制闭锁功能。 h)具有检修状态下的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功能。 i)具有与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接口。 j)具有对时和自检功能。 6.1.3结构     a)产品的零部件应装配牢固,焊点无虚焊,运动部件应灵活、可靠。     b)额定参数及结构相同的部件应具有互换性。     c)除本标准零有规定,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的各元件应遵循其各自的标准。 d)材料应满足长期上作和使用条件的要求。 6.1.4绝缘水平 接线端了对地应耐受工频电压2000V 、1 min,无闪络击穿。 注:由于使用了电子元件,这部分的耐压试验可按制造厂和用户间的协议,采用不同的试验程序和数值。 6.1.5外观 产品表面不应损伤、变形和污染,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不应锈蚀和损伤。人体可能接触的部位不应有毛刺或尖角。 6.2防误主机 6.2.1总体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9813的规定。 6.2.2功能 a)预编、存储防误程序。 b) 具有多任务操作功能。 c) 与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遥控闭锁装置进行双向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正确、无遗漏,逻辑判断准确无误。 d) 失电后,预先编入的防误程序和其他全部信息不应该改变和丢失。 e) 具有实时采集信息能力的防误主机应能同步接受远动装置和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信息。信息接受正确,无遗漏。 f)  具有模拟预演、“五防”逻辑判断和操作票生产功能。 g)  图形符号应符合GB/T5465.2的规定。 6.2.3  编码 由同一防误主机控制的编码不允许出现重复。 6.2.4  电源 为防止干扰,防误主机电源回路应与变电站的保护、控制回路分开。 6.3  模拟终端 6.3.1  功能 a) 模拟操作。模拟操作时,模拟动作元件(或图形显示)应分、合到位,动作元件的触点应接触可靠。 b) 传输。经模拟操作,正确的操作程序向防误主机传输,误操作有光、声音或语音报警。 c) 位置显示。应能正确显示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分(开)、合(闭)位置。电脑钥匙完成操作或操作至任意项,经返校,屏面位置显示应与电脑钥匙操作步骤一致。 6.3.2 屏面 具有或显示一次设备主接线图。 6.4  电脑钥匙 6.4.1  功能 a)正确接收防误主机的操作程序。 b)正确识别编码锁,进行正常操作应顺利开锁,灵活、无卡涩。误操作应闭锁并有光、声音或语音报警。 c)具有通过识别编码锁将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分(开)、合(闭)位置传至防误主机的返校功能。 d)失电或更换新电池后,存储的操作程序和其他全部信息不应改变和丢失。 e)故障或失电时应闭锁,并有故障提示。 f)具有操作过程信息记录功能。 6.4.2示屏     a)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示屏,显示当前操作序号及内容。字迹应清晰,便于观看。如用户要求,应显示检查项。     b)应有背景光,在强光或黑暗处字迹显示清晰。     c)应有电池容量显示。 6. 4. 3结构     a)体积和质量应便于携带,方便操作。     b)为适用户外操作,应具有一定的防雨性能及满足户外使用条件。     c)外壳及内部结构应耐受可能的跌落。     d)应考虑减轻磕碰的防护措施。 6.4.4编码     a)结构和原理应保证编码识别的正确和可靠。     b)不允许出现重复编码,操作时不得出现误码、失码。 6.4.5开锁机构     闭锁时不应使编码锁动作,开锁时应使编码锁可靠动作,灵活、无卡涩。 6.4.6电池     应满足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不充电连续操作次数和连续工作时间的要求,操作中应保证电脑钥匙开锁机构动作、示屏显示、报警和背景光等各项功能正常。 6.5通信装置     通信装置应具有与其他系统通信的能力,且符合DL/T 860的规定。 6. 6编码锁 6.6.1功能     a)机械编码锁在闭锁状态时应能将锁栓保持在锁定位置。     b) 电气编码锁应在操作回路中采用接点串联方式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强制闭锁。     c)进行止常操作时应顺利开锁,灵活、无卡涩。误操作应闭锁。 6. 6. 2结构     a)简单、可靠,操作灵活,无卡涩,维护方便,防止异物开启。     b)防潮、防尘、防腐蚀,户外编码锁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用于特殊使用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     c)机械编码锁应符合锁具制造要求,锁栓应能承受高压开关设备正常操作力的机械强度要求。     d)电气编码锁应满足通流及绝缘强度要求。 6.6.3编码       同6.4.4 。   6.7接地锁   6.7.1功能       除应满足6.6.1 a)、c)外,还应具备:       a)电气设备安全接地和额定电流短路时的短时电流耐受和峰值电流耐受能力。       b)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带接地线合断路器、隔离开关的闭锁功能。   6. 7. 2结构       除应满足6.6.2 a)、b)、c)外,还应具备:     a)结构设计应适合与带电作业用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按DL/T 879 )连接配合,连接和拆卸应方便、可靠。     b)应保证接地头与接地桩配合接触良好,接触面积应不小于120mm2,接地桩与变电站的接地体焊接牢固。 6.1.3编码     同6 .4.4 。 6.$遥控闭锁装置 6.8.1功能     除应满足6.6.1 b)、c)规定外,还应具备:     a)远方遥控开锁功能。     b)就地电脑钥匙开锁功能。 6.8.2结构     除应满足6.6.2 a)、b)、d)规定外,还应具备:     a)闭锁继电器接点接触良好,动作可靠,配用的继电器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b)闭锁继电器与电气编码锁连接配合良好,整体结构牢固。 6.8.3编码     同6.4.4 。 6.9解锁钥匙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应配有解锁钥匙,解锁时灵活、无卡涩。 6.10铭牌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及其功能部件应装设清晰和耐久的铭牌,户外铭牌应耐受气候影响和防腐蚀。     铭牌应包含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产品型号。     c)制造年月。     d)出厂编号。     e)额定参数。 7型式试验 7.1一般规定     型式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是否达到定型生产的要求。     型式试验应包括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元件,其全部功能元件应与该型号产品的制造图纸相符。     型式试验项目包括:     a)外观及结构检查(见7.2)。     b)模拟操作试验(见7.3)。     c)功能验证试验(见7.4)。     d)开、闭锁试验(见7.5 )。     e)绝缘试验(见7.6)。     f)电源适应能力试验(见7.7)。     g)锁具牢固性试验(见7.8)。     h)连续操作试验(见7.9)。     i)电磁兼容性试验(见7.10)。     j)环境试验(见7.11)。     k)防护等级检验(见7.12)。     l)跌落试验(见7.13)。 m)短时和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见7.14)。 n)长霉试验(见7.15)。 o)盆雾试验(见7.16)。 p)沙尘试验(见7.17)。 下列产品应进行型式试验: ——新产品: ——转厂试制的产品; ——当产品在设计、工艺或使用材料有重要改变时应做相应的型式试验; ——经常生产的产品,每隔5年进行一次实验项目a)~h)的型式试验。 7.2  外观及结构检查 7.2.1  试品 试品为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 7.2.2  完整性检查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的完整性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和图样的要求。 7.2.3  外观检查 用目测法进行,外观应符合6.1.5的规定,铭牌应符合6.10的规定。 7.2.4  结构检查 目测及卡尺测量,结构除应符合6.1.3的规定外,防误主机应符合6.2.4、模拟终端应符合6.3.2、电脑钥匙应符合6.4.3、编码锁应符合6.6.2、接地锁应符合6.7.2的规定。 7.3  模拟操作试验 试品为防误主机和模拟终端。 试验时,在模拟终端上按正常操作和五种误操作模拟操作各3次,应符合6.1.2a)、b),6.2.2a)、b)、f)和6.3.1a)的规定。 7.4  功能验证试验 7.4.1  信息传递 试品为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通信装置和遥控闭锁装置。 将电脑钥匙插入接口,实现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盒电脑钥匙互联,按模拟终端——防误主机——电脑钥匙和 或遥控闭锁装置,电脑钥匙和 或遥控闭锁装置——防误主机——模拟终端两个方向,传递含有完整操作程序的信息各3次,应符合6.1.2c)、f),6.2.2c),6.3.1b)和6.4.1a)的规定。 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传递测试,应符合6.5的规定。 7.4.2   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位置显示 试品为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和编码锁。 电脑钥匙按正常操作程序对编码锁操作任意项3次(包括1次完成全部操作)。每次操作后将已操作步骤回传防误主机和模拟终端,结果应符合6.3.1c)和6.4.1c)的规定。 7.4.3  报警 试品为防误全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和编码锁。 试验时,采用模拟终端模拟和电脑钥匙试开编码锁两种试验方式,试验五种误操作和跳项操作,模拟终端和电脑钥匙的报答应符合6.1.2 d)、6.3.1 b)和6.4.1 b)的规定。 7.4.4失电记忆 试品为防误主机和电脑钥匙。 电脑钥匙从防误主机接收操作程序,在操作过程中,防误主机断开电源,电脑钥匙取出电池,1h后恢复,试验3次,应符合6.2.2d)、6.4.1d)的规定。 7. 4.5电脑钥匙显示和背景光 开启电脑钥匙的电源开关,检查示屏显示。将背景光功能键开启,在黑暗和阳光处观察,应符合6.4.2的规定。 7.4.6解锁 用解锁钥匙对各种编码锁解锁,每种编码锁试验3次,应符合6.9的规定。 7.5开、闭锁试验 7.5.1试品 试品为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接地锁和遥控闭锁装置。 7.5.2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和接地锁开、闭锁试验 7.5.2.1电脑钥匙试验准备。用电脑钥匙从防误主机接收满足被试编码锁操作的足够程序。 7.5.2.2开锁。按电脑钥匙示屏显示的当前操作项,核实编码锁的编号,用电脑钥匙逐一开启,顺序操作3次。 7.5.2.3闭锁。     a)试验五种误操作,各操作3次。     b)试验跳项操作,模拟任意3种情况,各操作1次。     c)试验电脑钥匙失电(断开电源或取出电池),任选3个编码锁,各操作1次。 7.5.2.4试验判据。若试验结果满足6.1.2 a)、6.4.1 b)、e),6.4.4,6.4.5,6.6.1的规定,则认为试验通过。 7.5.3遥控闭锁装置开、闭锁试验 7. 5. 3.1防误主机试验准备。模拟预演操作后防误主机生成满足被试遥控闭锁装置操作的足够程序。 7.5.3.2开锁。按防误主机显示的当一前操作项,核实遥控闭锁装置的编号,用防误主机逐一开启,顺序操作3次口 7.5.3.3闭锁。     a)试验误操作3次。     b)试验跳项操作3次。     c)试验电源失电(断开电源),操作3次。 7.5.3.4试验判据。若试验结果满足6.1.2 a)中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6.4. 1 b)、e),6.4.4,6.4.5和6.6.1的规定,则认为试验通过。 7.6绝缘试验 7.6.1一般要求     试品为自制防误主机、通信装置、电气编码锁和遥控闭锁装置。     试验部位为交流额定电压220V和/或直流额定电压110、220V接线端子对地。 7.6.2绝缘电阻测量     用输出电压1000V的绝缘电阻表测量。     a)正常条件下:≥100MΩ。     b)交变湿热试验后:≥10MΩ。 7. 6. 3工频耐压试验     1min 工频电压值:     a)正常条件下:2000V。     b)交变湿热试验后:1600V。     试验过程中,试品应无闪络击穿现象。     注:由于使用了电子元件,这部分的耐压试验可按制造厂和用户间的协议采用不同的试验程序和数值。 7.6. 4泄漏电流测量     工频电压值:     a)正常条件下:2000V     b)交变湿热试验后:1600V     泄漏电流≤1mA。 7.7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对自制防误主机和通信装置按表1进行试验,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压各试验3次,应符合6.2.2和6.5的规定。 表1电源适应能力 
 7.8锁具牢固性试验 试品为各种机械编码锁。将编码锁按实际情况安装。 a)固定锁: 1)在锁体上垂自施加500N的力,固定螺梓和锁体不应变形、松动和损坏: 2)在锁栓伸出全行程后,在锁栓端部垂直施加500N的力,锁栓不应变形、松动和损坏; 3)在锁栓锁定状态,用正常操作力拔锁栓,锁栓应保持在锁定位置。 b)拄锁: 1)在锁栓锁定状态,垂直施加50nN的力,锁栓不应变形、松动和损坏; 2)在锁栓锁定状态,用正常操作力拔锁栓,锁栓应保持在锁定位置。 7. 9连续操作试验 7. 9.1机械锁连续操作试验 用电脑钥匙对各种机械编码锁和接地锁分别进行试验,每种锁具各抽试1个,试验次数不少于10 000次。 注:锁栓完成1次往复为1次。 试验中,锁具应正常动作,允许对锁具润滑,电脑钥匙可以更换电池或允电,但不允许修理、更换零件。试验后,试品所有零部件不应变形、松动和损坏,并应符合6.6.1 a)、c)的规定。 7.9.2电气锁连续操作试验 用电脑钥匙对各种电气编码锁和遥控闭锁装置分别进行试验,每种锁具各抽试1个,试验次数不少于10 000次。 注:电气接点完成1次合分为1次。 电气回路电压和电流值按产品技术条件。 试验中,锁具应正常动作。电脑钥匙可以更换电池或充电,但不允许修理、更换零件。试验后,试品所有零部件不应过度发热、松动和损坏,并应符合6.6.1 b)、c)的规定。 7. 9. 3电脑钥匙连续操作试验 用电脑钥匙对各种编码锁分别进行试验。电脑钥匙试验次数不少于50 000次。 试验中,电脑钥匙开锁机构应正常动作。允许对开锁机构润滑,电脑钥匙可以更换电池或充电,但不允许修理、更换零件。试验后,试品所有零部件不应变形、松动和损坏,电脑钥匙开锁机构应符合6.4.5的规定。 注:本试验可与7.9.1、7.9.2合并进行。 7. 9. 4电脑钥匙不充电连续工作时间和连续操作试验 用电脑钥匙对各种编码锁分别进行试验。 电脑钥匙接收不少于256步(或按品技术条件)操作程序,对编码锁进行操作进行操科。每步应有操作提示。先连续进行250次操作,然后在开机状态达到技术条件规定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8h)后,再完成余下次数的操作。试验后,电脑钥匙的电池应符合6.4.6的规定。 注:本试验可与7.9.1、7.9.2合并进行。 7.9.5模拟终端动作元件连续操作试验 对模拟终端动作元件连续操作不小少于50 000次。试验后应符合6.3.1 a)的规定。 7. 9. 6解锁钥匙连续操作试验 用解锁钥匙对各种编码锁分别进行试验。解锁钥匙试验次数不少于1 0 000次。试验后应符合6.9的规定。 7.10电磁兼容性试验 7.10.1一般要求 试品为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通信装置、各种编码锁和遥控闭锁装置。 试验要求为在电磁兼容试验中按7.4.1和7.5检杳,其中7.4.1信息传递各1次,7.5对各种编码锁操作1次。应工作正常。 7.10.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17626.2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接触放电±6kV,空气放电±8kV。 7.10.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17626.4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信号端口±1kV,电源端口;±2kV。 1.10.4浪涌(冲击)杭扰度试验 试骑方法按GB/T 17626.5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开路试验电压±2kV。 7.10.5工频磁场杭扰度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17626.8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磁场强度10A/m。 7.10.6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17626.12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差模电扭1.0kV,共模电压2.5kV,振荡频率1 MHz。 7.11环境试验 1.11.1一般要求 试品为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通信装置、各种编码锁、接地锁和遥控闭锁装置。试验时按试品实际安装在户内或户外不同情况分别进行。 试验时,按7.2.3、7.4.1和7.5的规定进行初始和最终检测,最终检测前,恢复时间为2h,其中7.4.1信息传递各1次,7.5对各种编码锁操作1次。防误系统应工作正常,锁具应开、闭锁可靠。 特殊使用条件按DL /T 593-2006中2.2的规定。 7.11.2低温试验 将试品置于低温试验箱中,试验方法按GB/T 2423.1进行,试验要求见表2。 表2低温试验要求 
 7.11.3高温试验     将试品置十高温试验箱中,试验方法按GB/T 2423.2进行,试验要求见表3。 表3 高温试验要求 
 7.11.4  交变湿热试验 将试品置于交变湿热箱中,试验方法按GB/T 2423.4进行。试验要求见图1,严酷度为2天。在交变湿热的第二个高温高湿期,试品通电2h进行交变湿热工作试验,在此期间的中间监测按7.4.1和7.5进行。其中7.4.1信息传递各1次,7.5对各种编码锁操作1次。防误系统应工作正常,锁具应开、闭锁可靠。交变湿热试验结束后还应通过7.6规定的绝缘试验。   7.12  防护等级检验 试品为在户外工作的编码锁、接地锁和兼具户内、外使用的电脑钥匙。 试验按GB 4208进行,外壳防护等级为IPX4。试验后,锁具和电脑钥匙内部不应有积水,电脑钥匙屏应正常显示。按7.5对编码锁和基地所各操作1次,应工作正常。 7.12 跌落试验 试品为电脑钥匙 将试品除去运输包装,可保留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如皮套),放置高度为1.2m,按试品X、Y、Z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选择有示屏、按钮、开锁机构等的最不利面朝下,自有跌落至水泥地面。每个方向试验一次。试验后试品不应有表面开裂、元件损伤现象,按7.5任选三个编码锁对每个编码锁操作1次,应工作正常。 7.14短时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试品为接地锁。 将试品接入试验回路中,试验力一法按DL/T 593的规定进行。 试验值如下。  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8kA。 b)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峰值):20kA。  c)额定短路持续时间:3、4s。 试品在试验后,接地头不得弹出,并能下常操作。 7.15长霉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16的规定,用户与制造厂协议进行。 7.16盐雾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17的规定,用户与制造厂协议进行。 7.17沙尘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37的规定,用户与制造厂协议进行。 8 出厂试验 出厂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出材料和制造上的缺陷,不应损伤试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出厂试验应在制造厂任一合适的场所对每套成品进行。根据协议,任一项出厂试验均可在现场进行。     出厂试验项口包括:     a)外观及结构检查(见7.2 )。     b)模拟操作试验(见7.3 )。     G)功能验证试验(见7.4 )。     d)开、闭锁试验(见7.5 )。     e)工频耐压试验(见7.6.3 )。     f)电源适应能力试验(见7.7)。 9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选用导则 9.1一般规定 选择微机型防误系统的要点是确定运行条件对产品的功能要求以及最符合这迎要求的产品结构型式和组成。  这些要求应考虑到适用的法规和用户的安全规程。 9. 2额定值的选择  对于给定的运行方式,选用微机型防误系统时,其各元件的额定值应满足正常条件及电气设备或系统故障条件下的要求。 额定值的选择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应考虑到当前运行方式的特点及未来发展。微机型防误系统各元件的额定值在木标准第5章中给出。 9. 3设计和结构的选择  选择微机型防误系统时,原则上凡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所有可能造成误操作的部位,操作方式无论远方或就地,均应实现机械或电气的强制闭锁功能。 微机型防误系统应可靠、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尽可能不增加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复杂性。  对于断路器或电动操作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电气闭锁回路中不应使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使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辅助接点。 作为微机型防误系统的补充,宜采取加装高压带电显示闭锁装置等技术措施,辅助实现强制闭锁功能。 10查询、订货和投标时应提供的资料 10.1查询和订货时应提供的资料     在查询或订购微机型防误系统时,查询或订购方应提供下列资料:     a)系统的特征。系统概况,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如主站、厂站规模,电压等级图,有人值守或无人值守。     b)不同于本标准规定的使用条件(见本标准第3章)。最高和最低周围空气温度,次系统接线所有超过正常值的运行条件或影响设备良好运行的条件,如异常地暴露于蒸汽、潮气、烟雾、易爆气体、过量的灰尘或烟雾中,热辐射(如日照)等。     c)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特性。        1)需闭锁的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型号和名称;        2)操动机构类及其操作方式。     d)防误闭锁系统配置要求。        1)模拟终端的类型;        2)防误主机的类型,如嵌入式防误主机、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3)闭锁要求与锁具类型,如采用固定锁和/或挂锁,锁具类型为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接地锁、遥控闭锁装置或其中几类;         4)主站与厂站的通信设一备;         5)与其他系统通信接口要求;         6)其他配置要求;         7)系统设备配置清单。     除以上项目外,查询方应列出可能影响到投标和订货的各种情况,如特殊的装配和安装条件。如果要求进行特殊的型式试验,应提供有关资料。 10.2投标时应提供的资料     投标时,制造厂应采用文字叙述和图形的方式给出下列资料:     a)型试验报告。如用户要求,提供鉴定报告及资料。     B)微机型防误系统的配置。     c)微机型防误系统的特性与功能。如:         1)功结构及功能说明;         2)各部件技术性能说明;         3)闭锁方案;         4)最大外形尺寸与安装方式;         5)最重运输单元的质量;         C)运输和安装的工具;         7)安装规程;         8)运行和维护说明书。     d)用户订购的设备及应汀购的备件清单。 11运输、储存、安装、运行和维护规则 11.1一般规定 制造厂应提供微机型防误系统运输、储存、安装、运行和维护的说明书。运输、储存、安装、运行和维护均应按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运输和储存说明书应在交货前的适当时间提供,安装和维护说明书最退应在交货时提供。 本标准不可能详尽地列出各种不同型式微机型防误系统的全部规则,但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应给出11.2~11.5所列资料。 11.2运输、储存和安装时的条件 如果在运输、储存和安装时不能保证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使用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制造厂同用户应订立专门的协议。 为了在运输、储存和安装中及通电前保护绝缘,防止其由于雨、雪或凝露等而吸潮,应采取专门的预防措施。运输中的震动也应予以考虑。对此应给出合适的规定。 11.3安装
     对各种型式的微机型防误系统,制造厂所提供的说明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1.3., , , , 1总装图     若微机型防误系统是拆装发运的,所有的运输单元都要清楚地加以标记,应随同微机到防误系统一起提供总装图和安装在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上的位置示意图。 11.3.2安装     微机型防误系统安装说明书应包括定位、基础及相关要求的说明,以便能完成现场准备上作。     单件质量超过100kg时(如立式模拟终端)应做出说明,并给出所需专用起吊设备和起吊位置的资料。 11.3.3连接     应有防止因连接在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和控制设备上产生过热和不必要应力的说明并提供所需适当电气间隙的建议:     连接(如有)包括:     a)电缆的连接。     b)编码锁的连接。     c)接地锁的连接。     d)遥控闭锁装置的连接。 11.3.4安装竣工检验     微机型防议系统安装完毕且所有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制造厂应提供检六和试验的说明。 这些说明应包括:     a)为了能够正确地运行,建议进行现场试验项目的清单。     b)为了达到正确地运行,可能需要进行调整的程序。     c)为了帮助将来做出维护的决定,建议进行并记录的有关测量项日。     d)关于最后检查和投运的说明。 11.4运行     制造厂给出的说明应包括下列资料:     a)通用说明,特别是微机型防误系统特性和运行的技术说明,应使用户能够充分了解所涉及的原理。     b)安全性能以及电脑钥匙和锁具的操作说明。     c)与运行有关的,为了对微机型防误系统进行了操作、隔离、接地、维护和试验等工作的说明。 11.5维护 11.5.1一般规定 制造厂应提供计划维修时间的评估及应遵循的维护说明,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设备不检修的操作次数、时间或其他合适的判据,以及在达到操作次数、时间后,应对微机型防误系统的哪些部件进行检修。制造厂应提供维护检修的项目、方法及需要更新的建议。 制造厂提供的说明还应包括11.5.2~11.5.5所列内容。 11.5.2润滑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质量要求,润滑周期要求。 11.5.3防污染和腐蚀 各功能元件清洁和防腐蚀方法的有关说明。 11.5.4备件和材料 制造厂应给出备件和材料清单,用户可按所列备件和材料进行储备。 11.5.5专用工具 如有拆装和检修专用工具,制造厂应提供专用工具清单。 12 安全 仅当微机型防误系统符合本标准规定及适用法规和用户安全规程,按有关要求运输、储存和安装,并按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和维护时,它才能够安全地工作。 通常只有指派的人员才可以接近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进行微机型防误系统的操作。 13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制造厂应提供有关微机型防误系统对环境影响所需的资料。 制造厂应对产品中有关部件不同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拆除程序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再循环使用的可能性给予必要的说明。, , , , 1总装图     若微机型防误系统是拆装发运的,所有的运输单元都要清楚地加以标记,应随同微机到防误系统一起提供总装图和安装在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上的位置示意图。 11.3.2安装     微机型防误系统安装说明书应包括定位、基础及相关要求的说明,以便能完成现场准备上作。     单件质量超过100kg时(如立式模拟终端)应做出说明,并给出所需专用起吊设备和起吊位置的资料。 11.3.3连接     应有防止因连接在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和控制设备上产生过热和不必要应力的说明并提供所需适当电气间隙的建议:     连接(如有)包括:     a)电缆的连接。     b)编码锁的连接。     c)接地锁的连接。     d)遥控闭锁装置的连接。 11.3.4安装竣工检验     微机型防议系统安装完毕且所有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制造厂应提供检六和试验的说明。 这些说明应包括:     a)为了能够正确地运行,建议进行现场试验项目的清单。     b)为了达到正确地运行,可能需要进行调整的程序。     c)为了帮助将来做出维护的决定,建议进行并记录的有关测量项日。     d)关于最后检查和投运的说明。 11.4运行     制造厂给出的说明应包括下列资料:     a)通用说明,特别是微机型防误系统特性和运行的技术说明,应使用户能够充分了解所涉及的原理。     b)安全性能以及电脑钥匙和锁具的操作说明。     c)与运行有关的,为了对微机型防误系统进行了操作、隔离、接地、维护和试验等工作的说明。 11.5维护 11.5.1一般规定 制造厂应提供计划维修时间的评估及应遵循的维护说明,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设备不检修的操作次数、时间或其他合适的判据,以及在达到操作次数、时间后,应对微机型防误系统的哪些部件进行检修。制造厂应提供维护检修的项目、方法及需要更新的建议。 制造厂提供的说明还应包括11.5.2~11.5.5所列内容。 11.5.2润滑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质量要求,润滑周期要求。 11.5.3防污染和腐蚀 各功能元件清洁和防腐蚀方法的有关说明。 11.5.4备件和材料 制造厂应给出备件和材料清单,用户可按所列备件和材料进行储备。 11.5.5专用工具 如有拆装和检修专用工具,制造厂应提供专用工具清单。 12 安全 仅当微机型防误系统符合本标准规定及适用法规和用户安全规程,按有关要求运输、储存和安装,并按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和维护时,它才能够安全地工作。 通常只有指派的人员才可以接近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进行微机型防误系统的操作。 13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制造厂应提供有关微机型防误系统对环境影响所需的资料。 制造厂应对产品中有关部件不同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拆除程序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再循环使用的可能性给予必要的说明。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