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农网改造“定心丸”,致富底气更足! |
发布日期:2016/9/19来源:@南网50Hz |
#农网改造守护乡愁#特别报道之“广东篇”——“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将投资超过1300亿元,到2020年建成安全可靠、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农村配电网。其中南网广东电网将用两年时间,投资约112亿元,对全省3300多个中心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逾400亿元。记者近日深入广东肇庆、茂名等南方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示范点,探访改造前后的农村电网之变,挖掘南网如何为农村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电”。 策划/编辑 | 林丹丹 通讯员 | 席佳 林佩燕 谭永洁 阳浩 养殖户们表示,养殖桂花鱼、虾等名贵品种,需要24小时开着增氧机,对供电稳定性要求很高。肇庆供电局供图 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机……在农网改造完成投入使用的时刻,广东茂名信宜市怀乡镇山心村的村民,买回家电享用。茂名信宜供电局供图 近年来,许多出外打工的人都会回村里建起一栋栋的漂亮房子,往家里买进一台台空调、冰箱、洗衣机,但以前电力设施没有跟上,大大影响了电器的发挥效果。而今,这种情况已经成为“过去”。不仅如此,随着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等问题解决,村民们当前想扩充养殖规模、增加名贵鱼类养殖的后顾之忧又少了一大块。 政企合力 加快补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8月16日,广东省在肇庆市高要区召开全省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示范点现场会,督促检查全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推广示范点经验做法,动员部署全省下一阶段农网改造升级工作。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高度评价该示范点“为全省农村电网改造树立了示范和标杆”。记者获悉,接下来,南网广东电网将用两年时间,投资约112亿元,对全省3300多个中心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从根本上补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补短板 促进城乡用电体验均等化 广东肇庆大井中心村农网改造示范点项目涉及大井村、松山村等5条自然村。肇庆供电局供图 大井中心村位于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大井示范点改造项目共涉及大井、松山、清湖等五个村,涉及供电人口4686人,目前大井和松山工程项目已竣工投产。随着大井中心村农业、养殖业的发展,预测未来两年负荷增长将超过570千瓦。 肇庆松山村有近300人的华侨,更有许多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肇庆供电局 供图 肇庆高要区大井中心村内,拥有迷人的千里鱼塘风光,发展农村养殖经济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肇庆供电局供图 据高要区委书记施东红介绍,高要是广东著名的罗非鱼、罗氏沼虾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全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3.6万亩,总产量1.37万吨,总产值5.48亿元,占全省罗氏沼虾总产量的53%。 针对该村存在的供电半径较大、用户电压偏低和配变重载等问题,肇庆供电局投资330多万元,对当地的6个台区进行改造升级,新增配变容量1600多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近17千米,并在部分中压线路安装有自动化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器,以提高故障复电效率,还为每家每户更换智能电表,可满足当地未来5至10年的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需求。 村民伍志全深有体会:此前由于电压偏低,鱼塘的增氧泵供氧不足,他主要养罗非鱼、鲩鱼等一些常见的鱼,且产量低,1年的产值大约只有15万元。这次农网改造升级以后,鱼塘的增氧泵供氧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伍志全兴奋地介绍,他准备将桂花鱼等“贵价鱼”的养殖规模从原来的15亩扩大到20亩。 松山村村长介绍,松山村现有1000多亩鱼塘,闻知电网改造的喜讯,很多村民都感到吃了“定心丸”,打算扩大“产业”。 鱼塘最重要的装备,莫过于增氧机了。农网改造之前,在所有养殖户都集中使用增氧机的时段,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尤为明显。肇庆供电局 供图 肇庆高要的桂花鱼,被搬上了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的餐桌。肇庆供电局 供图 供电能力和质量的大幅提升,村民家里的电器都正常运转了起来,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肇庆供电局 供图 在施东红看来,随着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的推进,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还将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创业,拉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一轮升级,是该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充足保障。 深联动 政企民合力出“样本” 令人称道的是,“大井样本”在施工过程中并未发生一起无故阻工事件——没有出现电网建设中常有的因线路走向、配变选址、在居民墙上打街码等村民不配合的情况,进展十分顺利。 改造后的台架不但很美观,因为处在村民活动区域内,供电人员还贴心地加装了围栏,保证了安全。肇庆供电局 供图 肇庆供电局计划部副主任何汉文表示,政、企、民深度联动是一大关键。他介绍,与以往不同,“大井样本”的项目申报实现了由“供电侧”向“需求侧”的转变:即由村委提出农网改造升级需求,经村民代表、村委、镇政府确认后,供电局统筹需求立项并实施,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提高项目立项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同时,强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解决了以往工程变更多、阻力大等问题。 原来,高要区将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列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年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并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把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基层治理、通讯和数字电视线路整改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为切入点,示范带动其他有关农村工作的推进。 整齐划一的队列,清晰美观的防撞标识,改造后的电线杆,是满满的艺术感。肇庆供电局 供图 而在市级层面,肇庆市政府今年还出台了《肇庆市加快电网发展若干规定》、《肇庆市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落实电网建设土地指标、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用地许可、工程许可办理手续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支持和督办。 增供给 服务广东2018年率先全面小康 据广东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示范点,目的是摸索经验、打造样本。在“大井样本”的示范借鉴作用下,广东电网将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南方电网公司的总体部署,加大力度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逾400亿元。 低压集抄装置实现智能化、远程抄表,大大提升抄表效率。肇庆局供图 本轮农网改造是继1998年、2010年两次农网改造升级之后的又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据广东电网计划发展部配网项目科科长林冬介绍,本轮农网改造除了提高居民生活用电水平,还将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广东省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农村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电”。 一方面,广东电网将选取省内农村地区产业相对集中、发展相对较快速的区域作为农网改造升级“中心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约112亿元,对全省3300多个“中心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另一方面,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农网供电可靠性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的差距,尤其21个贫困县差距更大的情况,广东电网将开展“精准扶贫”,通过对线路、设备等升级改造进一步缩小供电可靠性差距、推进城乡用电均等化。 智能电表能满足光伏发电上网、分时段电价结算等需求。肇庆供电局供图 在本轮改造中,广东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这一“短板”将成为改造重点内容之一。当前,这一指标只有约20%,到“十三五”末期将上升到95%。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复电效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将获明显提升,农民将获得更好的用电体验。 据了解,根据广东电网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计划,2017年底前,完成“中心村”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平原地区机井全部通电,并完成现存的农村电网短板问题整改;至2020年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成现代农村电网。 信心足 “动力电”实现“家门口创业” 镇大岭中心村是广东茂名高州市法治建设示范村,也是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5月,茂名供电局开始对其进行改造。阳浩 摄 在茂名高州,镇大岭中心村是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种养殖业及手工作坊加工为该村主要收入来源,过去,电压一直偏低,难以满足该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 镇大岭中心村改造升级后,花花绿绿的大粗线蜿蜒进村,用电卡脖子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阳浩 摄 今年,该中心村被列为广东电网农网改造示范点,茂名供电局根据该村用电缺口和负荷增长预测,计划将中心村由原三个台区改造为五个台区,其中2016年完成两个,2017年完成三个,总投资约300万元。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至今年6月底,第一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改造之后的台区,村民户均配变容量由0.68千伏安提升至2.13千伏安,并实现三相动力电进村,智能表、低压集抄系统覆盖率达100%。 充足的“动力电”满足了该村新增渔网作坊等加工业的用电需求,带动该村经济多元化增长。阳浩 摄 黄国胜是该村一名养殖户,他承包了40多亩鱼塘,同时还拥有200平米的猪栏。此前,由于电压偏低,鱼塘的增氧泵供氧不足,鱼塘产量低,而猪栏也因无法给母猪安装空调而在几年前空置。“三年前养过种猪,因为电压低,夏天没法给母猪降温,冬天没法给猪崽保温”,黄国胜说,他开始增加增氧泵、并打算重新养殖母猪。 有了稳定电压后,增氧泵欢快转动。阳浩 摄 “现在鱼塘里的4台增氧泵已增加到8台,投入的鱼苗也翻了倍,到时产值肯定翻番。我还打算把猪栏重新利用起来,加大投资,养殖100头左右母猪,到时收入肯定能翻几番。”说起这些,黄国胜格外高兴。 “动力电”注入田间地头,让农民生活更美好。阳浩 摄 充足的“动力电”还满足了该村新增五金加工、渔网作坊等加工业的用电需求,带动该村经济多元化增长。“台区改造后一个月内,该村一共新增13户动力用户”,该村村长冯家伟说,电力充足,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五金作坊主苏本国正在进行电焊作业,农网改造后,他现在可以随心所欲用电。阳浩 摄 苏本国是该村五金作坊主,他表示,农网改造真正是改到老百姓心坎上去了。“未改造之前,我们做工只可以做四个钟头左右,用电高峰期根本没办法做工,有时还会因为电压不稳导致金属部件焊接不稳报废,造成经济损失。改造好之后,我们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质量也有了保证,现在接单是越来越多。”当问及收入增长情况时,他笑着告诉记者,收入估计都可以翻一倍。 编后语:吃了“定心丸”,致富底气更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历史上,小康社会一直是人民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梦想,早在《诗经》里就有“小康”这个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广东省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中,我们看到了村民的日子已经越过越好,越来越充足的“动力电”,也为村民前往致富的道路扫清了障碍,电力充足,村民致富的信心也更足,拉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一轮升级, “小康”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新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广东电网实施农网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无穷的凝聚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农网改造带来的各方面的效益,也好比让村民吞下了“定心丸”,扩大经营的底气也更足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南方电网农网改造正是认清了目前存在的“短板”的症结所在,拿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让村民用户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愿意也乐意拧成一股绳,一起走在齐心协力“补齐短板”的康庄大道上。 “短板”补齐了,“全面小康”还远么? |
【关闭】 |